2013年4月29日 星期一

Tumi Alpha Bravo Everett Essential Tote 22340

Tumi Alpha Bravo Everett Essential Tote 22340



為何要買這個袋子? 原廠網址

本來是要買 TUMI 的經典公事包 26141,但到了 TUMI 專櫃試背了一下,還是覺得 26141 雖然是經典但並不適合我,SIZE 是最重要的因素,另外,我本來就有另一類似但尺寸較小的 Alpha 26132 公事包,看來並沒有必要再多買一個功能及外型都類似的包。正巧 TUMI 剛剛推出 Alpha Bravo 系列產品,根據 TUMI 的中國網站的介紹,“Alpha Bravo 系列是對於多功能進行重新定義,對如何輕鬆支配生活及旅行裝備進行靈活定義,Bravo 系列不僅包含旅行箱及公文包(這是大陸的寫法),更為都市生活的人們以及探險者提供日常隨身包”  。的確,TUMI 的 Alpha 系列外型是屬於剛硬型,商務性格太搶眼,不適合於休閒或旅遊時使用,但 Bravo 系列就軟調多了,其柔軟卻有耐磨的材質,可用來製作更適合非商務使用包包但又不失 TUMI 的風格。就我個人的看法,這是 TUMI 最近幾年除了原來的 Alpha 系列產品外最成功的系列產品了。這也其實證明了,大家對 TUMI 的定位就是一個在商務或是旅行用途上的包包品牌,而"黑色","尼龍材質",也是大家買TUMI包的主因,男人都希望自己被定位成有品味的專業人士,就好像是型男飛行日記裡面的喬治克魯尼一樣。而我買這個 Tumi Alpha Bravo Everett Essential Tote 22340 的主要目的就是用來當作出國拜訪客戶及休閒使用的登機包。。

會選擇購買 Everett Tote,第一他的外型及大小與我原本要買的 26141 類似,第二,除了商務外也可以拿來當休閒旅遊使用。在購買這個袋子的時候,我就已經設定好這個袋子的用途為搭飛機使用的登機包,這樣我就可以根據出國的目的及時間來選擇要使用的行李箱。

目前,我有的行李箱及登機箱如下
A) Rimowa 行李箱 Limbo 75L
B) Samsonite 登機箱 無型號, 2012年12月換TUMI Alpha bravo McConnel luggage
C) Tumi Alpha Slim Solution backpack
但多了這個,
D) Tumi Alpha bravo Everett Tote
使我在行李箱的選擇上有更靈活的運用

如果一個星期以上的出國商務拜訪多個客戶
A + B + C

同上,如果要帶的公文很多的話,則會是
A(check-in) + B + D

如果是一個星期以內的出國商務拜訪一個客戶
A(check-in) + B

如果是美國境內一個星期以內的客戶拜訪,通常我不會check-in行李,行李箱的組合如下
B + C
B + D (如果文件多的話)


如果真的要從這個袋子內找缺點,對我來說這不是一個我每天都會用到的包包,以商務使用來說,我已經有一個幾乎一個星期背了五天的 Tumi Slim Solution Backpack 背包,以假日休閒用途來看(一台相機+水壺),Everette tote 太大了並不適合當作隨身包,除了出國搭機的場合,或長途旅行外,我還真想不出有什麼機會我會想用到這個袋子。

這個袋子內並沒有夾層,且袋子的底部有一片底板,如果說要放文件或是雜誌之類的東西,這些東西並不會好端端地站著,到最後會像人塌在沙發上一樣塌在袋內的底部,因此我大多會另外再搭配一個硬質的文件夾來放置這些軟質文件。

另外一點要注意的可能就是 Alpha Bravo 比起 Alpha FXT 沒有那麼耐磨,一分錢一分貨,這個在購買 Alpha Bravo 時就有心理準備,但從反方面來看,Alpha Bravo 的包包背起來的確比 Alpha 輕鬆多了。

兩側都有一個開放式的口袋可以用來放雨傘,水壺等雜物

新型的安全扣環,多了一道安全裝置使得扣環不會輕易脫落

皮質的手提帶提供最舒服的手感,不會因為負載過重而造成手指的不適

超大的內部空間,前後都有暗袋

2013年4月24日 星期三

TUMI Slim Solutions Brief Pack 26177DH

TUMI Slim Solutions Brief Pack 26177DH

這是我這最近三年來使用最頻繁的TUMI包了,通常我都是背著他上班或是出差,除了假日時間外我幾乎天天都會使用它。

原廠網址






這個背包無論是從外型上,還是內部的設計上來看,都是設計給上班族使用。背背包的好處是,雙手可以空出來玩手機,看書,或是玩平板。另外,比起斜背包或是單肩包,背包可以把重量平均分配到兩個肩膀,不會有重量全部集中在一邊的肩膀上造成脊椎側彎。 要設計一個典雅的手提公事包其實不難,很多歐美的精品品牌都有許多不錯的設計,但設計出一個好看又好用的公事背包,這就需要功力了。以台北的上班族來說,從事金融業或是資訊業的男生大都是穿著西裝或是襯衫上班,在這樣的穿著下如果搭配一個登山背包,則會顯得十分的突兀或是土氣。如果是一般的筆電背包,則大多強調功能而少了設計感,我也看過LV或是GUCCI的公事背包,這些精品背包卻又重視設計及材質,反而又忽視了實用性。

TUMI Slim Solutions Brief Pack 則是不管是在材質選用,實用性,整體設計感,在各方面都能兼顧的產品。在材質的選用上,用的是最能代表TUMI的防彈尼龍Alpha FXT。第一次看到這個背包是在機場等行李箱的時候,有一個老外穿著西裝背著這個背包就站在我前面等行李,那時我的第一個感覺就是這個背包怎麼跟西裝這麼搭,這款TUMI的背包並不像其他同Alpha系列的背包看來又大又重,在外型上是屬於扁瘦型,在尺寸大小上正如他的型號說說的"Slim Solutions",,正面是標準TUMI的U型口袋造形設計,上面同樣有一個可以刻字的長方型皮革貼片(Patch),這樣的設計已經成為TUMI品牌識別系統中最重要的元素了,正如同BMW或是Benz的水箱罩一樣,U型的前袋設計及可刻名的皮革貼片,也會讓人一看就知道是Tumi的包包。




主內袋的內部以一個尼龍隔板將內部區分為兩個空間,不同於TUMI的其他名稱內帶有"T-Pass"或是"Laptop"商務背包,這款背包並不是特別設計用來放筆電,後面的隔間並不具備完全的保護功能,當然如果小心使用,要把筆電放進後面的隔間那倒也無妨,這樣的內部空間已經可以滿足我日常的使用,事實上我不帶筆電回家已經很久了,現在只有在商務出國時,我才會把筆電放進這個袋子裡。



我很喜歡這個背包,除了品牌因素外,最重要的是他的大小剛好符合我的需求,比起TUMI同系列的商務背包,這款的Size是最小的,以這個背包的大小,只要不要塞太多的東西在裡面而造成過載,應該可以背它1個小時也不會累。



其他特色
左側有耳機孔,但並不具有實用性,我沒看過帶耳機的人使用這個功能過



右側的口袋有防水功能,可以放雨傘或是水壺

泰國製

這個拉鍊的專利是當有太大的外力拉扯時,拉鍊的拉柄會從扣頭脫離,這主要目的保護拉鍊本身不會被拉壞,包包內的物品不會因此而散落出來

缺點:
對我而言,我會覺得這個背包後面少了一個可開口的口袋,這樣我就可以把他套在行李箱的拉桿上,這個功能平常不是挺重要的,如果你需要常常機場內轉飛機的時候,有一個這個功能的袋子,的確可以減低身上的負擔。

最後,我要再補充一些個人的看法,我一直認為東西要買就要買經典款,大約在8年前我也有另外一個Tumi Alpha系列的商務背包(型號為TUMI Briefs Organizer Computer Briefpack),但在使用1年左右我就在Y拍上把它賣了,原因是那款背包對我來說太大也太重了,沒過幾年那個背包也就不再生產,我猜大概是銷售不佳的原因,後來TUMI也陸續發表幾款新版的商務背包,但好像沒有一款可以長期保持在線上。依我個人長期關注TUMI的產品,這款slim solution backpack這五六年都一直在TUMI的網站上,而且也從來沒有只針對這個產品打折扣,所以看來應該銷售得還不錯,有希望能成為Aphla系列背包的經典款,如同他的手提公事包經典款 Expandable Organizer Laptop Brief 26141。

2013年4月18日 星期四

Leica X1 - 陪我最久的數位相機




Leica X1
購買地點:德國法蘭克福
購買時間:2010年8月
購買金額:約1600歐元




自從我賣掉我的Leica M6及2顆鏡頭35F2, 50F2後, 我一直找不到合用的數位相機.從一開始的Contax TVSD, 然後是Ricoh GR1, 接著是Canon 40D, 最後是Canon S90, 我也試用了其他廠牌的相機, 但我一直都找不到過去使用Leica M系統的感覺, 這些相機不是畫質比不上Leica, 不然就是手感極差, 要不然就是太大台. 先前Leica 也有推出松下代工的數位相機, 但對我來說那都不是真正的 Leica, 所以當Leica 推出 M8 時, 我當時真的有一股衝動想要把我已經賣掉的35F2的鏡頭買回, 當 M8 的高價也讓我下不了手, 終於到了2009年Leica 推出了真正德國製造的數位輕便型相機 X1 後, 我一眼就愛上這台相機了. 類M6的復古造型, 等效的定焦36mm鏡頭, APS-C規格感光元件, 這完全是集我所愛於一身, 在看過網路上所有人的開箱後, 我也在2010年德國法蘭克福汽車零配件展的期間, 從德國把這台機器給帶回來了. 當時台灣好像一台要7萬2台幣, 而我從德國買回的價格再退完稅後大約是5萬6玩, 大概省了23%, 算是賺到了.






我喜歡這台相機的特點如下


1. 操作簡單, 從機頂的光圈及快門轉盤就可以玩出四種照片模式: 全自動(P), 光圈先決(A), 快門先決(S)或是全手動模式(M)。說實在的, 我真的愛死了這種操作模式, 這個讓我從機頂的雙轉盤就可以一眼就看出目前相機的快門及光圈的設定,比起一般的小DC, 要看光圈或快門還得看相機後方的LCD, X1的設計更適合我這種自詡專業的業餘攝影者了。






2. 大小適中, 我同時也有Canon 40D, 這台機器太大太重了, 在攜帶上給我帶來很多的不方便。我也有Canon S90及Sony RX100, 這兩台都很輕很小, 但是在攝影上我總是很大的不安全感, 因為太輕了我總擔心照相過程中會有手震. 而Leica X1的Size則是剛剛好, 剛好是雙手可以掌握的Size, 但如果要一手操控也沒有太大問題, 雖然沒有小到可以放進外套的口袋, 但也沒有大到需要專業的相機包才放得下。


3, 優秀的照片品質,我喜歡Leica X1的成相顏色,他是我用過所有的數位相機中我最滿意的,X1的顏色不是那種讓人一看就覺得很令人驚艷的色彩,但確實十分的耐看,Canon的照片給我感覺太假了,不夠真實,而GR-1的顆粒感又太重了,太rough了,Leica x1所拍出來的綠是我所有數位相機中最漂亮的。


4,等效的定焦36mm鏡頭,長久以來我就喜歡用定焦鏡,我喜歡在固定焦段下透過腳及身體的移動來構圖,而35mm的焦段也是我最為熟悉的焦段,由於我的攝影主題一向都是以家人日常生活或是旅遊為主,基本上我所拍的照片絕大部分一定會有人,因此我在拍照時,我知道應該站在哪裡才會得到我心中想要的構圖,這已經成為我身體的自然反應了。我也有可以變焦的小DC,但每次照片時我往往會忘記變焦的功能而只用廣角端來照相。

我認為Leica x1的缺點


1,對焦太慢: 速度的快慢其實是比較值, 跟Canon 40D比, X1的對焦速度真的太慢了, 但跟先前我擁有的Contax TVSD或是GRD1比, X1其實也不比這幾台機器慢, 當然花了台幣將近6萬的價格, 如果對焦速度僅僅是比這些小相機快一點, 心理上還是會有當冤大頭的感覺. 所幸, X1對焦雖然不快, 但是對焦還是蠻準的, 只要對到了那就是對到了, 比起Canon或是 Sony 的小 DC, 這些相機對焦速度雖然快, 但大都都對不準, 來得好得多. 另外一個好處是, 我也練就了一手手動對焦的技術, X1 的手動對焦其實也不算難用, 拍好動的小孩時, 就是把焦距先調好, 接下來就是守株待兔, 等小孩走進特定位置後, 在立即按下快門, 用這種方式我也拍了不少好照片.


2,無內建觀景窗: 對於照相, 我是一個很老派的人, 我一直無法習慣對著LCD螢幕照相, 我也認為拍照要穩, 相機就應該離身體越近越好, 我看到很多人照出來的照片都有手震的現象, 這其實都是手伸的太長所造成的. 透過觀景窗除了拍照比較穩外, 在面光或是低光源下也都能看得比LCD螢幕來的清楚. X1並無內建觀景窗, 但Leica原廠有出了一個光學觀景器, 但售價竟要1萬多元, 這個價格可以讓我再買一台小DC了, 我絕對相信 Leica 所製作的觀景窗絕對有優於市場上其他廠牌的最高品質, 但叫我花1萬多元買個觀景窗, 我實在是花不起這個價格, 後來我買了日本福倫達( Voigtlander) 的35mm的觀景器, 價格只有3千多元, 雖然跟X1 的 36mm 差了 1mm, 但還是可以滿足我的需求。這棵福倫達的觀景器有一個致命的缺點, 就是接目鏡端的徑口是作金屬刻紋造型, 並沒有橡膠墊, 在使用上一但我太靠近使用的話, 會磨損到我的眼鏡, 後來我找一個大小差不多的O型環黏在徑口上才解決這個問題.




3,糟糕高ISO畫質: Leica X1 在高ISO下救我來看是完全不及格, 通在超過1600我就覺得難看了, 所以在日常使用上, 我很少在晚上或是昏暗的室內使用這台相機.


4. LCD的畫質差: 相較於日系的Sony或是Canon, Leica X1的LCD可以說是落後人家至少3年, 剛開始使用X1的時候, 透過LCD檢視剛拍下的照片時都會覺得是不是照壞了, 所幸再把檔案從電腦螢幕打開後, 發現照片其實都照的不錯. 知道這個特性後, 我後來在使用X1時, LCD只會是拿來檢視構圖或是對焦而已, 至於曝光或是白平衡則完全是事後在從電腦螢幕來檢視.


後來, 在2012年Leica 又推出了 X2, 在規格上X2 沒有比 X1 先進多少, 感光元件一樣是APS-C, 聽說對焦有快一點, 另外也可以安裝數位觀景器, 可以說是改進了一些X1的缺點, 但頂多是吸引那些還在觀望的非X1用戶, 對於像我這種已經擁有X1的使用者來說, 我並沒那種衝動想要去購買X2. 倒是Fujifilm 所推出的 X-Pro1及X-100S系列相機就蠻對我的胃口了.


2013年4月17日 星期三

Leica X1 vs Fujifilm X100S 高ISO之白平衡及噪點測試

這兩張照片的設定都是ISO3299, 光圈都是F4

第一張照片是 Fujifilm X100S
第二張照片是 Leica X1

Fujifilm X100S


Leica X1


從這裡可以看出 X100S 在高ISO下的白平衡有多恐怖了


在最後一張照片,X100S 所拍的照片字體依舊清晰,但 X1 照片中的字體已經是模糊了, 這裡可看出來X100S在高ISO情況下的降噪能力了

2013年4月16日 星期二

Leica X1 vs Fujifilm X100S 邊角解析能力測試

Leica X1 vs Fujifilm X100S


測試Leica X1  及 Fujifilm X100S 的邊角解析能力

兩台相機的 ISO 都是設為 ISO400, 光圈都是 4, 快門則設為自動,
很奇怪的是在相同的環境下, Leica X1 的快門為 1/80, 而 Fujifilm X100S 則是 1/50




Fujifilm X100S


Leica X1




從下面的局部切圖來看, 可以看出在邊角上,  X100S 的解析能力明顯優於 Leica X1 了